大猫财经P2P风波,智能存款违规,这类保险成了银行的香饽饽…… 2021-01-06 23:30:50 22 本文共2369个字,预计阅读需要6分钟。 广告 广告 作者| 猫妹 来源| 大猫好规划(ID:damaoplan) 眼见他高楼起,眼见他楼塌了。 P2P洗劫了不少人之后彻底哑火了。 整点安全的。 结果,互联网平台上的各类银行智能存款又违规了。 逼得很多人,兜兜转转又回到了银行。 但看了一圈儿,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确实有点惨,下不去手。 你猜,这时候银行的理财经理会给大家推荐啥? 有经验的猫友,估计已经猜到了,那就是保险。 要说这银行、保险的缘分真的很深了。 银行是“财神爷”,买下了很多家保险公司,要么自己成立保险公司,或者是很多保险公司的中小股东。 当然,保险公司也不是吃素的。 保险公司手里有钱(保费)啊,手里也拿着好多银行股票,在资本市场层面上,也算是银行的“金主爸爸”。 像卖保险这样的合作自然是少不了的,银行手里的客户不要太多哦。 所以银行不光卖保险,还是卖保险的大户! 虽然受政策影响,银行渠道卖出去的保险也有大小年之分,但在保险公司总保费收入中,来自银行渠道的,少则30%,多则40+%。 在资产驱动负债最火热的岁月里,银行甚至一度超越个险成为保险公司最大的渠道。 对保险公司来说,银行渠道走量很大,保费收入有保障。 像中小保险公司,想拉起自己的代理人队伍其实难度很大,所以通常会假手于人,走经代渠道。 对银行来说,来自保险公司的手续费也是银行中间收入的一种,而且是一块大肥肉。 银行中间收入的来源有很多,像卖基金、信托、保险、理财子公司产品都算。 但是,理财子公司、基金等产品虽然客户接受度高,但返点明显逊色于信托、保险理财产品,而信托的门槛又特别高,一般人儿也买不起来,所以综合来看,保险是个适合面儿广,返点高的好东西。 对银行的客户经理来说,卖保险虽然是任务,但也不是白卖的。 保险公司给客户经理的激励比较到位。 有些激励,因为超过了监管的规定,还是暗着给的,走小账等秘密渠道。 前面咱也说了,虽然银行一直是保险销售的大户,但也有大小年之分。 从2017年以后,银保业务掉了一大块。 主要是因为“妖精论”一出,资产驱动负债的路子走不通了,加上银保监会去中短存续期业务、回归保障的导向一出,就导致银保渠道的占比不断收缩。 但是2020年,面对疫情的冲击,导致保险公司“开门红”彻底哑火,保费的压力显而易见,KPI作祟,加之政策上对中短存续期业务的态度有所松动,行业就再度出手了。 对银行来说,也乐意卖保险。 2020年前三季度,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.5万亿元,同比下降8.5%。 谁都有KPI。 但是宏观经济增长放缓,主业收入下滑,加之金融业1.5万亿元的让利政策,银行想回回血,就得靠增加贡献大的中间收入了。 有银行客户经理说了,今年2021银行开门红期间,力推保险,给他们下的基金、保险的销售任务,都比去年翻倍了。 这就是银行、保险你情我愿的事儿。 除去之前出现过的,个别银行客户经理搞飞单,卖假理财,银行卖的保险还是正经保险的。 目前也没出现过哪家保险公司爆雷的,所以安全性还是挺不错的。 |比如当初安邦在银保渠道卖了那么多保单,都一一兑付了。 但是,缺点就在于,保险的收益率其实没有销售给你讲的那么高。 银行存款和保险产品区别还是很大的。 但很多客户经理在说的时候,会用一些有误导性的词汇给客户讲保险。 |比如“我们行有零存整取的年金类收益型保险,分三年交和五年交两种,1万元起存,保本没有任何风险。” 这里的“零存整取”就是银保销售的禁用词。 “保本没有任何风险”,这也有前提,就是你得持有这份保险达到一定的年限,如果年头少,就只能走退保,退保只退现金价值。 你交进去的保费,扣掉给客户经理的佣金,渠道的费用,保险公司的管理费,七七八八的算下来,保不齐现金价值就比交的钱还少。 你说,这算“保本没有任何风险”吗? |比如一个养老年金保险的演示材料上,就能看到,这个产品每年交5万元保费,交费期限三年,也就是说,客户要交15万,但三年期满的现金价值只有149769元,就是如果持有三年,都还是“亏本”的。 所以,如果买银行保险,不想亏本,还想赚钱,就得做好超长期持有的准备,没有个三年别想回本儿。 |再比如,客户经理可能会说,这个产品“预定利率3.5%复利增长”。 但预定利率是产品在精算设计上用到的术语,未必就等同于实际的收益率。 一般现在的银保产品以万能险为主,万能险可以有保底收益率,也就是不管发生申请情况,保险公司的万能账户的收益率最低都不能低过这个数儿。 不少产品的产品保底收益率可能只有2.5%,3%。 即便按照3.5%复利增长来测算,且一直不取,像上面的那款产品,得到24年期末,现金价值才能涨到308394元,做到本金翻倍。 利用投资的72法则我们也可以简单测算出,这款产品的实际复利在3%左右。 如果保底收益率更低,那么实际的复利也会降低。 所以,大家不要过于高估银保产品的收益率。 虽说不一定都是最坏的情况,但目前在降息通道,长期来看,如果未来5-10年,国内仍然是处于低利率环境下,年金险的收益将继续下滑。 因此,如果是出于锁定利率的角度看,银保产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;如果只追求高收益,那么银保产品不是你的菜。 最后总结一下,正规银行和保险公司推出的保险产品本身都是靠谱的,不过它的不确定因素在于推荐产品的人——客户经理是否会存在夸大收益、故意隐瞒等不合规的推销行为,同时也要看是不是你需要的那盘菜。 关于保险,如果您有任何问题,可以跟猫妹小助手(微信damaocaijing01)聊聊。 撰文| 想起 头图| Ritomm 排版| 长颈鹿 直播预告来啦! 1月7日,周四下午(今天)15:30,大猫好规划联合中国财富网保险栏目【保险金燕咖】直播来啦,在线直播免费答疑解惑!我们一起来聊聊【新重疾险来了,如何给你的保单做一次“体检”?】 ⚠️ 新旧重疾险的差异究竟在哪? 新旧重疾更替之际,消费者该如何抉择? 👨👩👦 给年轻人的重疾险规划 更多精彩内容,今天下午15:30见呀~